行业资讯
由于“以旧换新”政策的推动,2024年,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为846万辆,同比增长64%。报废汽车行业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利行业,但是其背后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。
据分析,一辆小型汽车,经过精细化拆解后,可以产出约0.7吨废钢、15公斤废铝及5公斤废铜。根据目前市场价计算,废钢贡献约1750元收入,而废铜价格达7万元/吨,仅5公斤即可创造近350元价值,再加上其它零配件的销售,利润比相对较高。
因此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拆解行业。但是现实真是如此吗?
实际上,自2019年715号令发布以来,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由最初的731家发展至目前的近1800家,增速极快。全国1800家企业的年处理能力超2000万辆,但2024年的实际回收量仅为846万辆,平均每家企业的回收量仅为4700辆,远远低于企业原本的预测处理量。这个数据说明大部分企业可能处于收不到车的窘境,相对而言,利润水平也将大打折扣。
尽管实际情况不容乐观,但从长远来看,目前我国汽车报废拆解率仍然较低,报废率平均仅为保有量的3%~4%左右,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%~7%报废率。我国的汽车回收拆解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1%~1.5%,远低于发达国家5%~6%的水平,市场前景诱人。同时,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已陆续进入报废期,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,新能源汽车拆解工作技术壁垒更高,专业能力要求更强,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循环利用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虽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前景诱人,但需要注意的是,政策推动拆解规模虽然有了显著增长,但拆解回收业务毛利较低,而且拆解回收再制造各环节之间尚存在堵点。因此现在想要入局的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,尽可能规避风险。
(以上观点仅供参考)